元宵节作文

时间:2024-11-29 08:24:10
元宵节作文(合集14篇)

元宵节作文(合集1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节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 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 篇2

“卖汤圆,卖汤圆……”我被闹钟的铃声吓到,莫非它的“猪脑子”出问题啦?可转念一想,哦,今天是元宵节啊!我以为今天还会和往常一样上课写作业呢,所以就没有太期待。

直到第二节课,语文老师来上课,听到“同学们元宵节快乐!”我们惊讶之余,连忙说:“老师元宵节快乐!”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语文老师并没有立刻上课,而是给我们讲了半节课的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知识。朗诵了好多诗词,我最喜欢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眼中的元宵节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风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头饰……

等到晚上回来,就看到姥姥在搓汤圆,只见她把面团捏圆,然后放入芝麻和白糖,一捏,一个雪白的娃娃就出来了。因为作业少,所以早就写好了,就帮姥姥一起弄,我这个“鬼点子大王”怎么会干这么简单平凡的事呢?哈哈!我找来蔬菜汁,美术模具和布条,让姥姥把面团和汁水和在一起,然后在布条上写上了各种祝福语,叠得小小的,把它放到面团里,又用模具弄成各种形状的,有五角,有灯泡,有汽车,各形各色,不过,姥姥一直背着我,连装汤圆都不让我装。

汤圆煮好了,爸妈也回来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别提多幸福了。这黄瓜汤圆软软糯糯的,味道上还带有一丝丝黄瓜的清新,这麻薯味的甜甜的,一口下去,就是个塑料袋。天哪,早听说过饺子里放硬币却没听说过汤圆里放红票子的,而且我也没放啊!姥姥笑着说:“这个钱,是你爸妈给我的,我又用不上,就包到了汤圆里,给你当礼物吧!吃到红票子,今年发发发啊!”原来,姥姥背着我是为了放钱,盛的时候故意盛给了我。说着,姥姥吃到一个布条上面写着“越来越美!”姥姥急忙给了妈妈:“闺女,今年也要美美啊!”爸爸吃到的“寿比南山”给了姥姥,“妈,祝您越活越年轻啊,活到200岁!”姥姥笑得合不拢嘴,妈妈把“工作顺利”给了爸爸,我自己吃到了个“更上十层楼”。

吃完元宵,我和姥姥先去看元宵晚会,看着看着我就进入梦乡。

  元宵节作文 篇3

元宵节晚上,我跟着妈妈去姚均家放烟花。

一路上,“噼里啪啦”、“乒乒乓乓”……阵阵炮竹声震耳欲聋。我透过车窗往外看,只见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已经盛开的花儿,有的像芭蕾舞演员身上五颜六色的舞裙,有的像蜗牛一直背在身上的壳……

到了目的地,我发现小朋友们一手拿着烟花棒,一手拿着打火机,正兴致勃勃地玩着呢!这些烟花棒在他们手中,好像变成了魔法棒。用手一挥,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又好像变成了他们的玩具,用它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点上火,别提有多漂亮了!看着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一根。叔叔帮我点了火,可是,我拿着一点儿也挥舞不起来,就像木头似的动也不敢动,生怕把自己烧着了。该放孔明灯了。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孔明灯终于升上空了。看着孔明灯缓缓地升上夜空,大家纷纷许下自己的愿望。光想怎么能行呢?我们把自己的愿望一一写在纸上,然后把它粘在孔明灯上。第二个孔明灯也升上了夜空。离我们最近,也是最亮的一盏孔明灯,就是带着我们的梦想到处飞翔,希望它能越飞越高。欣赏完孔明灯,我们纷纷回屋。“轰——噼啪!”这一声响,我被吓破了胆,身子缩成了一团。“好漂亮的烟花啊!”我好奇地走出去,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一个个“冲天炮”。这烟花有紫的、黄的、红的、绿的、银的、蓝的……原本在空中的月亮和星星那么不起眼,当它们只有火星时,好像天女散花,又好像一个一个彩色的小星星在眨眼。

放完了烟花,我看见朱骏锋拿着手电筒出去找木头。我好奇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他回答:“烤山芋呀!”“哦,原来如此!”不一会儿,一个简易的烧烤架就搭成了。他们在上面放了几捆稻草,然后点着了火,接着放几块山芋。大火越烧越旺,越烧越旺。我找来一根竹子,一折两断,给妈妈一断。我拿着竹子,把稻草推里面去点儿。突然,“呯”的一声,不知从哪儿发出来的怪声音,吓我一跳。妈妈告诉我,那是竹筒发出的声音。“看,有爆米花!”妈妈用小棒指着火堆里一粒粒白色的东西让我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吃到了自己烤的山芋,心里甜滋滋的。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义啊!

  元宵节作文 篇4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好多有趣的活动。

我也想凑个热闹,就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文化广场去看人们赞叹不已的烟花我们还没到广场那震人的烟花早就开始了,我远远望去,各种形状,姿态不一,有圆圆的烟花好像是由金色的宝石镶嵌而成,还有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的“窜天猴”也出来亮个相,因为他可知道小孩子可缺不了它。到了文化广场,烟花还没有开始,谁知,广场上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我忽然想起今天月亮圆呀!怎么把这事忘了呢!我抬头一看,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周围的人也随着我抬头看看,原来天 ……此处隐藏3510个字……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是孔明灯。人们燃放孔明灯是为了祈福,在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许下美好的祝福,放飞自己的梦想。

今年的元宵节,我和妈妈也放起了孔明灯。我们来到一片空地。我先把特制的燃料绑在灯底部的十字铁丝中间,然后将铁丝架放平稳。妈妈帮我提着灯的顶部,我将燃料的四个角点燃,火越烧越旺,热气慢慢充满了整盏灯,顶部都鼓起来了,可就是飞不起来。我有点着急,旁边一位老爷爷说:“要将铁丝向灯里面弯,这样冷空气就没法进去了。”果然,照着他的方法,我再将铁丝架轻轻往上一托,孔明灯遥遥晃晃的飞起来了。看着孔明灯徐徐上升,老爷爷感叹道:“古代的人真是了不起啊!孔明灯又叫天灯。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后来果然脱险。后人称它为孔明灯,而且它的外形就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古代孔明灯相当于今天的信号弹,用于部队之间的联络:放一盏为出兵进军,两盏、三盏为撤退,四盏为……”我正听得出神,妈妈提醒我:“赵奕达,快许愿!”我连忙对着天空,默默许下自己的愿望。

孔明灯载着我的心愿,越飞越高,越飞越高……渐渐地,我的眼睛迷蒙了,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灯了。元宵节的夜空星光更加璀璨,月色更加迷人!

  元宵节作文 篇12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老奶奶,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西瓜灯,兔子灯……”这是大街上随处都能听到的儿歌,随着这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在银盘似的明月照耀下,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正在举行着元宵节晚会,看着夜晚的天空上,飘满了五花八门的花灯,在广场的中间是一个有红毯铺成的圆形舞台,而人民广场的最左边挂着元宵节不可缺少、积聚人气的花灯谜。在这一路上,元宵,糖人,糖葫芦……各种小吃档口吸引着游客。这才有过节的气息嘛!十五的天气有些寒冷,但也抵挡不住我的喜悦,我跑到了圆形舞台下,找到个座位,来观看晚会,晚会上有京剧,歌剧,小品还有我最最喜欢的相声,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把观众们笑的人仰马翻。

晚会结束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一起去猜灯谜吧!”我们两个跑到了人民广场的最左边,这次猜灯谜,只要猜对了就可以获得一份神秘小礼物,我迫不及待的拿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遍地鲜花(打一地名)。我仔细的想了想,“咦,这不是我的家乡长春嘛。”我向那位工作人员阿姨说。“恭喜你小朋友,你去卖元宵那里免费领一份元宵吧!”我得意洋洋的接过“免费领取券”跑到兑奖处,得到了一份芝麻元宵,开心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烟花秀的场地,烟花五彩缤纷,有很多形状、颜色,非常的漂亮,真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元宵节,使我得到快乐,让我在寒冷的天里,觅到了温暖!

  元宵节作文 篇13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还是很大的,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很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因此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作文 篇14

千呼万唤,夜幕终于悄然降临了。刚放下碗筷,我便催着妈妈带我去逛街,听说,市民广场还有猜灯谜活动呢。

家家商店门口都张灯结彩,大马路上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喜庆的节日氛围便在这人来人往的欢笑声中,一下子盈满了整个城市。我一看这情形,忙对妈妈说:“妈妈,你瞧大路上人太多了,我们还不如绕小路呢!”没等正侧着头打电话的妈妈同意,我就拉着妈妈的手拐进了去市民广场的小弄堂。弄堂里的人不多,路两旁倒是停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汽车,我心想:肯定也是去猜灯谜的,大路上不好开,只好停在这儿,步行去了的。看来还是我和妈妈明智啊!我越走越快乐,越走越兴奋,脚步也越来越快,心里那个劲儿可比喝了蜜还甜。

市民广场上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了:正中间大型浮雕成了天然的舞台背景,几个窈窕的姑娘正在纵情高歌;舞台下面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小伙子,他们身穿金黄色练功服,头系红头巾,一个个神采飞扬,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他们手中的龙灯啦!广场周围用红线高高悬挂着一条条的灯谜,很多人正好奇地围着猜呢!我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凑上去一看,呀!这么早就被人猜走一大半啦?我忙拉着妈妈兴致勃勃地猜了起来……

最后一抹橙色的晚霞在西方的天空中悄然隐去;微风拂过树梢,树枝儿轻轻地唱着歌,似乎是在向人们宣告:夜晚到来了。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第一颗“星”——烟花的诞生。只听“砰”的一声,一朵火红的“玫瑰”蓦然窜了上去,一下子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啊!真漂亮!“啪”!一朵淡金色的“百合”四散开来,落落大方地装点着夜空……每朵飞上来的“花儿”都有着一个美好的祝愿,一个对家人的祝福。

“啊,快看那儿!五颜六色的就多像孔雀开屏呀!”一个稚嫩而甜美的嗓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对呀,对呀!”边上的一个小女孩回应着。我回头一看,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她正用手指指着天上那些五彩缤纷的烟花,小脸上洋溢着欢乐。看着她那可爱的笑脸,我也不由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咦?天上的星星怎么还会飞呀?再一看,原来是人们放飞的孔明灯。只见那些孔明灯闪烁着暗红色的光芒,一个挨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有时排成一排,有时又分散开来,可真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和我们一起欢庆节日。仰着头,随着人流慢慢往前涌,看着看着,我不由地醉了……

《元宵节作文(合集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